绿色矿山

绿色矿山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绿色矿山 > 绿色矿山

以绿色打造冶金矿山行业靓丽名片 ——河钢集团矿业公司司家营铁矿绿色发展纪实

来源:中国矿业报 发表时间:2021-05-14 浏览次数:

2013年1月,司家营铁矿南区深部普查以新增8亿多吨资源量而轰动全国,并被中国地质学会评为2012年度十大地质找矿成果。

转眼间8年过去了,如今的司家营铁矿通过持续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已悄然成为工业与旅游互相融合,矿区景观与周边滦河水利风景区、研山塔景区交相辉映的新型工业旅游景区。在4月份召开的全国绿色矿业发展大会上,被授予首届全国绿色高质量发展二十佳单位。

1.jpg                                               

司家营铁矿矿区

美化矿区环境 打造工业旅游景区

司家营铁矿是以铁矿石开采加工为主业,辅以金属制品铸造、物流、工业旅游等产业的大型采选联合企业,建设总投资99.27亿元。2020年,采剥总量达1.1亿吨,矿石2450万吨,生产铁精粉625万吨,实现利润17.5亿元,上缴税金10.6亿元。

多年的发展实践,使司家营铁矿决策层深深认识到,矿山企业要行稳致远,必须要坚决摒弃传统的粗放式发展方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加强绿色矿山建设。

2.jpg

生产出的产品黑,但企业形象不仅不能黑,反而要变得更绿更美。作为河钢集团的原材料生产基地,司家营铁矿自建矿以来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秉持河钢集团“为人类制造绿色钢铁”的环保理念,坚持河钢矿业“资源开发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步、矿山开采利用与生态修复治理同步”生态环保观,紧紧围绕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和矿山开发方式,高起点谋划、高品质打造、高效率推进,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在努力成为钢铁产业链条中的重要资源板块的同时,创出一条矿山企业科学绿色循环发展之路。

“司家营铁矿自建矿开始,就把绿色矿山建设贯穿于设计、规划、建设、生产的全过程,包含能源、设备、技术、环境等矿山的方方面面。作为矿山建设生产单位,只有矿山建设者的生态文明意识到位了,才能真正建设好绿色矿山。” 司家营铁矿总经理李国东颇有感触地说。

3.jpg

让矿区美起来、靓起来,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是绿色矿山建设的最基本要求。司家营铁矿建矿初期,便以先绿再美的原则,大力推进矿区环境建设。他们因地制宜,先后投入大量资金聘请园林设计单位实施绿化工程,工业场地、办公区及生活区绿化铺装28.6万平方米,创造性地构造出观礼台花坛广场、厂区林荫大道、观赏亭阁等景致。矿区山、草、林、湖与周边景区融为一体,放眼远观宛如一座工业花园。

司家营铁矿在生产过程中,露天采场、临时堆场、尾矿库等区域均按计划实施绿化铺装,基本消除“裸地”。目前,司家营铁矿矿区总绿化面积已达50.94万平方米,可绿化率达100%。矿区通过多层次、立体化优化,已成为“树下有花、花中有绿、三季开花、四季常青”的园林式矿山。2011年,司家营铁矿成为河北省工业旅游示范点。

4.jpg

“司家营矿山将工业与旅游相结合,互相渗透,不但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旅游需求,更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矿山先后被评为河北省‘园林式单位’‘十佳绿色矿山’。”李国东介绍。

资源集约利用 打造循环经济园区

为统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司家营铁矿以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为着力点,注重资源的综合利用。他们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发展方针,先后完成重选工艺优化、浮选、过滤扩能,三段球磨“二对一”改造等十多项技术改造和数百项工艺流程完善。其中,成功研发的高泥氧化矿高浓度反浮选技术,不仅攻克了选矿技术难题,更是开创了国内高泥低贫氧化矿高效利用的先河。

“绿色矿山的内在之意是矿山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正是高质量绿色发展的重要动力。绿色矿山的创建要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环境保护水平。企业应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努力构建技术创新体系,搭建科研合作平台,开展绿色低碳技术研究,持续推动矿山行业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李国东表示。

5.jpg

为了使资源利用更加高效,司家营铁矿还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技术领域,他们坚持内外联动、互助提升,尤其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坚持国际技术合作,曾以“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为主题,与俄罗斯科技人员开展“微细粒贫赤铁矿高效回收关键技术研究” 项目。司家营铁矿通过对赤铁矿浮选工艺新型高效浮选柱的应用研究和中、强磁选机新型聚磁介质及工艺条件的优化研究,大大降低了尾矿品位,提高了微细粒赤铁矿的浮选回收率,实现了该类低贫赤铁矿资源的高效利用。2020年1月,司家营铁矿参与研究的题为《贫杂铁矿石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集成与工业示范》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年以来,司家营铁矿被原国土资源部授予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优秀矿山企业(获2000万元奖励资金)、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示范矿山等荣誉称号。

对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司家营铁矿坚持物尽其用原则,把剥离的表土一部分用于生态修复,废石和16%的尾矿粗砂则用于筑坝,其余送至临时转载场待加工石砟料用。各粒级石料年产量达2000万吨。

“对剥离表土、废石、粗砂、灰渣进行综合利用,不仅节省了占地,减少了污染,还增加了收入。” 李国东介绍:“我们还利用开滦集团采煤沉陷坑建设尾矿库,闭库后覆土造地,使2640亩塌陷坑变成了良田,节约占地20000余亩,减少村民搬迁4500户,实现年综合经济效益1亿多元。”

6.jpg

针对工业废水排放,矿山将采场内排出的矿坑废水经二次沉淀引入高位水池,作为选厂冷却、选别生产用水。沉淀后的尾矿库废水通过回水管道引入选厂,可直接供应选矿。生活污水经污水站进行二级生化处理送至循环泵站,供生产循环使用,工业废水实现“零排放”。

司家营铁矿还创新发展模式,摒弃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为特征驱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大胆选用220吨电动轮矿车、HP500圆锥破碎机等国际先进的大型化现代化装备,大大提升了矿山的装备水平和竞争实力。为实现矿山科学开采和效益最大化,延长产业链,他们与安徽凤形金属制品公司进行技术合作,利用废钢生产的高铬球填补了唐山地区该类产品的空白,产业结构得到不断优化,实现矿山高质量发展。

7.jpg

节能降耗是减少损失、控制成本的重要途径。司家营铁矿从能耗源头入手,引进了一批低能耗、低污染设备,水、电、油耗指标均在国家规定限额以内。2015年,他们建立了全过程能耗核算体系,开展了能源管理体系效果评价,评价结果符合等次。同时,司家营铁矿还以智能化矿山为目标,广泛应用ERP管理、采运设备GPS定位调度系统、GNSS边坡在线监测系统以及3DMine地质建模软件等智能化管理系统和技术,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

8.jpg

建立管理体系 塑造企业良好形象

推行绿色矿山建设,必须建立完善的绿色矿山管理体系。为持续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司家营铁矿建立了完善的绿色矿山管理体系,成立了绿色矿山领导机构,权责明晰、逐层落实责任,且每年按计划进行改进和提升,使企业始终走在绿色矿山建设的前沿。

绿色矿山建设还体现在与地方的和谐共赢上。近年来,为了更好地推进矿地和谐发展,司家营铁矿以“推动企地和谐共建,打造新农村建设示范区”为目标,践行“开发一方资源,造福一方百姓”的原则,形成了以“支持新农村建设、振兴地方经济、构建企地和谐”为核心的“企地共建新农村模式”。他们积极与属地市县、乡镇开展帮扶对接工作,先后帮助周边村庄进行了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和街院净化等工作,切实把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落实到了实处,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唐山市委、市政府多次进行表彰,并授予企业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先进单位。

9.jpg

“我们创建的‘企地共建新农村模式’,让2500多户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失地有保障、生活有出路’。” 李国东介绍,司家营铁矿在为搬迁户足额发放各类拆迁补偿款的同时,还安排每个家庭有一人到矿山工作,并为失地农民发放养老金,免费建设了近4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新民居,安置了6个搬迁村近两万人居住,新民居内学校、幼儿园、文化场馆等设施一应俱全,多项惠农举措使得搬迁农民安居乐业,成为了河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区。

10.jpg

“绿色矿山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不断提升和改进的。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环境的不断变化,绿色矿山建设也要与时俱进。‘十四五’期间,司家营铁矿将以不断巩固提升绿色建设成果为目标,加强技术创新和企业管理,着力构建贯穿于矿山设计规划、建设、生产直至闭坑全过程的长效机制,努力打造以矿山采选为主,集工业旅游、复垦造地、废石综合利用为一体的现代化绿色矿山企业,强劲推动绿色矿业集团建设,为矿山行业发展发挥示范作用。” 李国东表示。

 


  •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北路一段25号
  • 电话:028-83222678 / 传真:028-83226885
  • 邮箱:sckyxh@qq.com / 邮编:610081
  • / 蜀ICP备19032230号-1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其内容均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平台, 转载的文章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目的是分享行业内的资讯信息,本网站不会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凡注明“来源:四川省矿业协会”的文章均为本站原创作品,转载时请标注来源及作者;下载引用本站图片作为其他宣传等用途者,请事先征得我会同意。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19 (masp.com), All Rights Reserve. 四川省矿业协会 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32230号-1 备案号| 技术支持:明腾网络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