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9月22日,四川省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项目已通过总体验收,这也标志着四川省首个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完成。这对提高地质钻孔资料的服务利用效率,加强地质钻孔资料的汇交,降低地质工作风险,减少重复工作和资金浪费,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服务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据悉,四川省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项目于2014年开始进行,历时7年,对地质、冶金、核工业、煤田、化工、建材等传统性地质单位和城建、水利等其他行业120余家地勘单位共55447余档地质资料进行全面梳理,基本摸清了自1954年以来形成的四川省重要地质钻孔,得到首份四川省重要地质钻孔项目清单。首次普遍地、系统地清理、收集和整理了四川省重要地质钻孔资料,建成了首个四川省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首次实现了四川省重要地质钻孔资料的信息化管理,开辟性地建成了首个全省规模的四川省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服务平台和展示平台,同时数据库展示平台实现了钻孔数据可视化直观化展示、推广项目成果的目的,通过钻孔数据展示平台的开发利用,深化了地质钻孔与信息化技术的深度融合。初步开展了成果数据库的数据分析,为四川厅掌握省内钻孔资料现状提供了数据支撑,为后期地质大数据挖掘分析和综合利用奠定了基础。同时建立了一套符合四川省实际的技术工作方法和质量管理体系,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成果数据质量。
省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边建边用的思路,该数据库已经在“攀枝花式”岩浆岩型钒钛磁铁矿三维立体找矿模型研究与示范、成都市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调查项目中被广泛使用。下一步,四川省将建立长效更新和共享机制,推进钻孔数据库建设工作常态化;持续开展属性数据库建设,使成果从“可查可看”到“可算”,极大提高钻孔数据的使用效率和价值。同时充分利用钻孔数据开展四川省基础重大地质问题研究,进一步挖掘地质钻孔资料在城市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价值,为矿产资源综合评价、矿山储量自动化计算和更新机制、矿产资源规划与开发管理等方面提供服务。